热点新闻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分享(8)
2025-01-24 06:59  浏览:417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每日金句:

      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往往是一种事物向另一种事物转化时的过渡。它们由于既不属于前者,又不属于后者,便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由于既包含了前者,又包含了后者,从而更加饱满和丰富。黎明和黄昏比白昼与黑夜妩媚,春天和秋天比夏天与冬天灿烂。

2.打卡问题:

      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人类,失去了与自然万物亲近的机会,成了梭罗笔下“不幸的文明人”。请你分享你感受到的类似现状?

      我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城市包括县城,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大面积征收农民的土地,扩(新)建工厂、企业、包括修建铁路公路占用耕地和农田,靠近县城和城市周边县市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地理位置处于县城以上的学校学生几乎很少有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了,一些大中城市更是失去了这种机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学校打着为学生“安全”的口号,即使有的班主任有的老师想组织一些走向大自然的活动,方案策划的再好,学校领导考虑安全因素,也不让学生走出学校,天天“关”在教室里,导致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有的学生甚至韭菜和麦子都分不清,甚至经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都不知道为何物。

      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前天在阅读打卡群里我发了几张带领小记者部成员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收获花生的照片,好几个老师表示羡慕,其中深圳的一个老师说道:“深圳的孩子没有机会亲近土地,羡慕。”昨天小学部的孩子们到两个小花园玩,有的孩子捡起地上的一片落叶、有的孩子发现一只刀螂放在手里任它自由爬、有的孩子在冬青丛里发现一株野生芦苇拔了下来拿在手里……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我感觉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在课堂上没有的一种生命状态。

      我们要多创造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田野、走进土地、走进农场,让学生多亲近自然多走进大自然,学生的生活生命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通过接触自然,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感和观察力。

      节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第16天共读打卡日记。

发布人:f98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