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孟子》诵读第139天
2025-01-21 20:13  浏览:274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孟子》诵读第139天】

                万章上9.3(1)


【原文】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chuàn/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bì。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译文】

  万章问:“象每天把杀害舜作为事务,舜被拥立为天子后只是将他流放,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这是封他为诸侯,有人说,是流放。”

  万章说:“舜流放共工到幽州,发配驩兜到崇山,驱赶三苗到三危,诛杀鲧于羽山。惩处这四个罪犯而天下归服,这是惩办不仁者。象是个很不仁的人,然而却封到有庳。有庳的人民难道有罪吗?仁人难道是这样:对外人严加惩处,对弟弟则封赏国土?”


读完这段孟子与万章的对话,我深受触动。万章对舜封象一事提出质疑,认为舜对待不仁之人的标准不一致。然而,舜的做法蕴含着更为深刻的仁德。他深知象的不仁,但依然选择以封土的方式对待弟弟,这并非是不辨是非,而是超越了简单的惩处,以爱与包容去感化。在生活中,我们也常面临类似的抉择,是苛责他人的过错,还是用宽容去引导。舜的行为启示我们,真正的仁爱并非一味严苛,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给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

发布人:f7cb****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