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日)入伏
今年三伏天共30天
入伏后
北方多干热,南方多闷热
易出现“桑拿天”
相比于往年
为何今年的三伏天时间短
如何应对三伏天的高温
和小编一起来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今年的三伏天
为何比往年短一些?
从2015年至2024年,三伏天连续10年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时长30天,因而被许多网友称为“十年一遇的最短三伏”。
其实,在2015年之前的几年,三伏天时长是30、40天相互交替。据统计,1951年—2050年100年间,40天的三伏有71年,30天的有29年。
专家解释,这主要与庚日的循环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对应关系有关。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每年初伏、末伏时长都是10天,但中伏的时长并不固定:
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三伏就有30天;
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有20天,三伏天就变成了40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从气象的角度说 ,三伏天是30天或40天 与高温的长短并没有必然联系,主要还是与当年的天气形势有关。
如何应对三伏天的高温?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症状,需立刻停止户外活动,必要时及时就医。
此外,生活中的饮食、作息也应多加注意↓
本文综合 |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 杜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