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为什么波兰国王要用600个龙骑兵换中国青花瓷
2022-12-14 13:46  浏览:712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

道中华开通留言功能啦!欢迎大家常留言,多投稿,“分享”“赞”和“在看”三连击哦~


本文约 3000 字

阅读需要 8 min

18世纪初,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做了一笔“疯 狂 ”的交易:用 600 名神勇的龙骑兵换了普鲁士国王的 151 件康熙青花瓷,其中有七个高达一米的青花将军罐,被后世称作“龙骑兵瓶”。而被他交换的 600 个龙骑兵,编入普鲁士陆军,绰号“瓷器兵团”。


▲ 龙骑兵瓶,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茨温格 宫展厅中。 (图片来源:《文物天地》 )

究竟这些来自中国的青花瓷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欧洲的王室如此着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接受了“道中华”专访,就此进行解读。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创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的景德镇,明清时期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青花瓷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联结在一起,青花瓷的颜料钴蓝最初来自波斯,制作成青花瓷后,再销往亚洲、非洲。 大航海后,青花瓷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和美洲,成为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

唐朝时从波斯进口了一种金属原料“钴”,被用于陶瓷生产中,产生了唐青花瓷器。这种唐青花瓷不仅自己用,也出口到中东。1999年打捞出来的“黑石号”沉船中有一件青瓷的底部写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 (即公元826年) ,刷新了中国瓷大量外销的时间。除了大量的青瓷和白瓷外,还有四件完整的青花瓷盘,上面的图案是典型的阿拉伯图案。到了元朝,青花瓷又有了新的发展。与唐青花在北方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不同,元青花是在景德镇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今,我们说的青花瓷主要指的是元青花技术传承下的青花瓷器。元朝,很多中东地区工匠作为“客匠”来到景德镇,把外来文化融入到瓷器生产中,从而催生了青花瓷这一新的瓷器品种。


▲ 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上的唐青花瓷。(图片来源:央广网)


▲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

青花瓷在欧洲的流行,和荷兰有很大的关系。荷兰在当时有欧洲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02年,葡萄牙商船“桑·亚哥”号载满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从马六甲出发,其中青花瓷有10多万件,荷兰东印度公司劫获了这艘商船。第二年冬天,又有一艘葡萄牙商船“圣·凯瑟琳娜”号装载了60吨中国青花瓷和1200包中国生丝从马六甲归来,再次被荷兰袭击并抢走。1604年,荷兰人将这两次所掠夺的青花瓷器在荷兰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公开拍卖。这次拍卖也为中国的青花瓷打了广告,让更多欧洲人了解了中国的青花瓷。在此之前,中国瓷器虽然声名远播欧美,却仍属珍稀,普通人难得一见。而荷兰此举,无疑是一次面向大众的免费展览,买不起的公众也可以一饱眼福。当时有画家记录了当时节日般的喧闹情景,欧洲各国君主大臣、贵族富豪也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纷纷派遣人员前往认购。史料记载,在这次拍卖会上,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国王亨利 四世买得一套餐具。因为欧洲不知道这些中国瓷器的具体产地,故统称“克拉克瓷”。


▲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英国古董商埃斯肯纳齐2005年以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价格买下,创造了瓷器交易新的世界纪录。(王恩山 供图)

至于这些瓷器为什么被称为“克拉克瓷”,学术界依旧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克拉克瓷名称起源于被掳获的商船,早期葡萄牙人根据海中怪兽的名称“carraca”将葡萄牙帆船命名为“carraca”,荷兰人后称之为“carrack”。由于发音的混淆 (即葡萄牙舰队“carrack”和“kraak”的接近) ,渐形成以Kraak为这类风格瓷器的统称。贩卖“克拉克瓷”带来的丰厚利润,更坚定了东印度公司展开中国瓷器贸易的决心。1604年从亚洲归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就开始满载中国的外销瓷器了。自此,中国的瓷器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荷兰,并转销到欧洲各国。荷兰东印度公司自1610年起开始逐年增加进口中国瓷器的数量,到162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大约带回10万件瓷器。据福克尔的统计,在1604年至1657年之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超过300万件的中国外销瓷运回欧洲。荷兰画家维米尔 (1632—1675) 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青花瓷的影子,他生活的小镇代尔夫特,当年正是仿制、山寨中国青花瓷的荷兰制陶中心。荷兰人在代尔夫特大量仿制“青花瓷” (其实是陶器) ,销往欧洲。1680年代尔夫特每年约烧造30万件青花。但因为荷兰人不了解瓷器的制造原理,当时荷兰仿制的还是青花陶。等人们发现荷兰青花不是瓷而是代尔夫特陶时,荷兰已赚得盆满钵满。荷兰的仿冒行为,使青花瓷在欧洲普及,让它从奢侈的艺术品变成了大众商品、日用品。


▲ 元青花云龙纹盘口梅瓶,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王恩山 供图)

瓷器在欧洲受到热捧,甚至一些王室贵族对青花瓷的喜爱达到了痴迷,这种痴迷被称为瓷器病。瓷器病最疯狂最显赫的患者要算是德国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了。除了用龙骑兵换青花瓷,为了更好地收藏瓷器,奥古斯都二世倾举国之力在帝都德累斯顿建了一个“瓷宫”——茨温格宫。这一时期的东西方瓷器贸易,几乎由荷兰东印度所垄断。奥古斯都二世的瓷器收藏途径主要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购买,少量购于莱比锡博览会等当时欧洲流行的中国瓷器展销会,也有一些来自王公大臣的进献以及其他国家君主的馈赠、交换。经过数十年的悉心收藏,到1727年,德雷斯顿宫廷的中国瓷器数量已经达到17000件。遗憾的是,奥古斯都二世的藏品命运多舛,流散遗失。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面临巨大的战争赔款压力。当时的德国魏玛政府决定将茨温格藏瓷中的重复品拍卖,所得用以偿还赔款。二战之后,德累斯顿被盟军轰炸,城市几乎夷为平地。一些瓷器和其他文物被苏联红军所得,带到苏联的博物馆收藏。在“冷战”时期,苏联政府为赢得东德政府支持,又将当时掠夺的部分瓷器归还给德累斯顿。因此,奥古斯都二世的收藏散落于世界各地,以至于我们今天在很多著名博物馆中都能见到奥古斯都二世的瓷器藏品。


▲ 德国迈森瓷器,交叉的双剑是其著名标志。(王恩山 供图)

除了购买瓷器,奥古斯都二世也一直想着自己的国家可以生产瓷器。其实,从17世纪开始,欧洲对中国瓷器的仿制已经很多了,比如之前提到的荷兰代尔夫特陶。而限于材料、技术等种种原因,始终没能生产出真正的瓷器。为了生产出真正的瓷器,奥古斯都二世把一个叫波特格的18岁炼金士关在一个城堡数年,直到1708年1月烧造了“白色金子”硬质瓷器。中国制瓷秘方被波特格独立破解了,奥古斯都二世大喜。1710年,他下令建瓷器厂,在一个瓷瓶上,画上自己打扮成中国皇帝的模样,君临天下。德国在欧洲率先造出自己的瓷器,取代一向以来必须仰赖中国进口的高价瓷。波特格被关押研制瓷器的地方,是德国东部一个叫迈森的小镇,至今仍是德国制瓷中心,其交叉双剑的商标,是当年龙骑兵团的标志。

无独有偶,热爱青花瓷的不仅有奥古斯都二世,土耳其的苏丹 (奥斯曼帝国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同样热爱瓷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皇宫,不仅收藏大量元明清三代的中国瓷器,而且是全世界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馆。在历史上,中国青花瓷具有垄断和领导地位,领导世界瓷器文化的发展方向。青花瓷遍布世界,也恰恰是中外文明交融互鉴的最好注脚。


▲ 土耳其托普卡 帕 宫。(图片来源: 人民网)


▲ 奥古斯都二世像。(图片来源:《文物天地》 )

(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民窑博物馆副馆长孙立新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谭圆圆:《17-18世纪德累斯顿与奥古斯都二世——中国瓷器的收藏巅峰与迈森瓷器的诞生兴起》

孙晶:《青花里的中国风: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器的模仿与本土化之路》

胡辛:《瓷行天下》,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受访者简介:


王光尧,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胡俊

采写 | 班志斌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发布人:cf29****    IP:120.230.2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82260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