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代谢性、慢性和年龄相关的眼底病致盲患者数大幅增加,眼底病成为我国主要不可逆致盲病因,其患者占全部致盲眼病患者的50%以上。此类疾病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其中,眼底病及其慢病诊疗被定位为未来5年的关注重点。在我国,眼底病患者总数超过4000万人。眼底病是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而这一疾病在国内知晓度和规范治疗率均非常低。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光明中心”项目,聚焦眼底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推动我国实现普遍的眼底健康。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000家综合及专科医院、超过1万名眼科医生加入该体系。
打造攻关型科研体系,
助推眼科中心高质量发展
2021年2月7日,“光明中心”项目正式落户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该中心为宁波市首家“光明中心”,旨在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眼底病规范诊疗流程和科学的眼底病慢病管理模式,实现“检查完整化、治疗标准化、随访规范化”,为患者提供集检查、诊疗、随访、科普等于一体的全方位、一站式诊疗服务,让慢病筛查、预防与管理更便捷高效。在中心内,患者能完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慢性疾病的一站式筛查,包括视力检查、OCT检查、眼底照相等,不需要多次挂号及往返不同科室。在院外,患者可以通过App上传就诊信息、病历和检查报告等,专业慢病管理团队会根据相关指标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预约复诊时间及健康指导。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长、浙江省省市共建眼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陆勤康表示,“光明中心”融合了标准化软硬件信息平台及眼底病专属诊疗数据库,可在医疗、科研、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助力医生、技师和护士提升眼底病规范诊疗能力,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实现共建共享。
该院注重眼底病青年医生的培养和学术科研,硕果颇丰。该院眼科中心是浙江省眼科医院宁波院区、浙江省省市共建眼科学重点学科、浙江省浙东眼科专病中心、宁波市眼科学重点学科、宁波大学眼科研究所、宁波市眼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该科成员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获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1项为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主编眼科专著3部;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1人获评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3人获评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党支部书记、
“光明中心”主任赵娜
眼科中心党支部书记、“光明中心”主任赵娜介绍,眼科中心的快速崛起离不开一代代眼科人的努力付出。“近年来,我们秉承‘人尽其才、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建立起雄厚的人才资源支撑体系,进而为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赵娜说。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眼底病医生的诊疗水平快速提升。在加入“光明中心”后,尤其是最近1年多的时间,眼科中心与其“指导中心”和协作网络内的其他中心沟通合作的频率有所提高,互相学习对方在患者管理、疾病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尤其是通过疑难病例研讨会,部分年轻眼底病医生的诊疗水平有所提升,提振了信心,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我们正在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将临床医生按照亚专科进行区分,做好定位,让每名医生都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赵娜说,“同时,我们也鼓励临床医生在服务好患者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使科研成果反哺临床,形成临床、科研的有效闭环,最终让患者受益。”
曾经主攻青光眼方向的眼科中心副主任张军涛坦言,眼科领域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想要取得不俗的成绩,不能仅聚焦某个眼科亚专业领域,而必须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让科研推动临床发展,同时加强眼科内各细分学科的协作,譬如青光眼、白内障与眼底病学科的结合。除此之外,眼科还要加强与内分泌科的密切合作,在患者会诊、转诊方面提升协作水平,共同解决糖尿病患者的视力问题,最终形成一套攻关型科研体系,助推眼科中心高质量发展。
多学科同质化发展,
助力标准化诊疗落地生根
2011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委员、眼科主任张沧霞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首届百名“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如今,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携手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的“光明中心”再次与她携手。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党委委员、
眼科主任张沧霞
张沧霞介绍,在该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团队努力拼搏。10年余时间里,眼科从只有8张床位,与口腔、耳鼻喉科共用一个病区,发展为目前开放50张床位,以疑难眼底病、眼外伤、复杂白内障、近视防控及屈光手术等治疗技术为龙头的河北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河北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技术合作医院。
回首过往,张沧霞一直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坚定眼底病带动各亚专业规范化诊疗的决心。该院眼科亚专业分化良好、设置齐全,角膜眼表屈光手术、青光眼神经眼科、白内障、斜弱视与小儿眼科、眼眶病、眼肿瘤、眼整形、泪器病、眼外伤、眼底病等亚专业专病中西医结合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服务区域内外眼病患者,承担基层医院上转的复杂眼病患者。目前,该科室的服务范围已辐射京津冀,辽宁、黑龙江、江苏、贵州、新疆、青海等地。2021年,科室诊断疑难危重症患者占比约73%,三四级手术占比90%以上。
该院多院区发展既是医院的特点,也是管理的难点。张沧霞表示,加入“光明中心”以后,他们将“光明中心”的管理模式导入日常科室管理中,在既有成熟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创新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多院区同质化发展。
在夯实基础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如何推进多学科一体化发展?怎样激发眼科团队的活力?如何高效贯彻落实眼科标准化诊疗路径?这些问题是张沧霞一直探索的重点。
该院党委书记王立新认为,归根到底是制度的落地生根。该院党委全面落实把支部建在学科上,构建“双学双培”机制,眼科率先践行“党建带科建”,将党建工作同科室新技术引进、质量管理与控制、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一起抓,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各亚专业技术骨干。同时,眼科充分利用“光明中心”的学习平台,进一步活跃科室学习氛围,使临床综合服务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近年来,张沧霞带领团队完成临床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主编专著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多年以来,张沧霞参与制定每位医技护的职业生涯规划,悉心培养,严格要求,带出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使科室的临床能力、人才梯队、学科建设赢得业内专家的广泛赞誉。在张沧霞的带领下,该院眼科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被沧州市直工委授予“共产党员模范岗”等荣誉称号。
医院风采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创建于1949年9月,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几经变迁,初心如故。2020年6月11日,经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批准,医院成为宁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第一名称更名为“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保留。2021年6月17日,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公布第四周期第二批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结论的通知》(浙卫发函〔2021〕69号),该院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化“红领鄞医”党建品牌建设,秉承“仁爱、精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改善人类身心健康”为使命,努力创建为先进现代化综合三甲名院。
该院眼科中心从建科到现在已有36年,为宁波各地及舟山、绍兴、台州、丽水等地区人民的眼健康保驾护航,成为鄞州医疗一张“金名片”。眼科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集眼科医疗、科研、教学和防盲治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眼科中心,综合实力位于浙东地区、宁波市前列。此外,眼科中心不仅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宁波院区,还是浙江省省市共建眼科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眼科)、宁波市眼科学重点学科、宁波大学眼科研究所、宁波大学硕士点牵头单位。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河北省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有总院区、东院区、骨科·康复院区、青县院区、科研教学区、体检和治未病中心等一院六区,开放床位4500张,2008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
该院眼科是河北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河北省重点中医建设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诊疗模式创新试点项目中唯一眼科项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专病试点单位。目前,该科开放床位50张,拥有医务人员40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医生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全日制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13名。科室秉持“专科品牌同享共建、学科建设同质化推进”的管理理念,统筹本部、青县院区、东院区、骨科·康复院区、糖尿病一体化门诊等多院区眼科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发展,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亚专业分化良好、设置齐全,全面开展前后节、内外眼疾病的诊治。
文:李季 兰悦意
编辑:刘立夏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