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城市停车设施供需矛盾,有效增加停车设施供给,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日前,《天津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政府批复同意,正式公布。
《规划》的范围是天津市全市域,所指机动车停车设施为社会性小客车的停放设施,不包括公交车、货车等专业运输车辆、摩托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停放设施。按照设施类型分为配建停车设施、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规划期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停车难是大城市的共性问题。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小客车保有量283.5万辆,全市小客车停车位总量约200.4万个,小客车泊位供给系数为0.71位/车。我市立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目标,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实施、保障基本、优化出行”,构建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集约、绿色、高效、智慧停车供给体系。
根据《规划》,至2025年,以增加停车设施有效供给为主,尽快缓解已建成小区、学校周边、医院等重点地区停车难问题。具体目标包括:有效提升重点地区停车设施供给水平,“津城”“滨城”核心区共新增各类路外公共停车位2.25万个,其中,“津城”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1.91万个,“滨城”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0.34万个;建立健全停车产业化发展支持政策体系,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停车设施;初步建立智能化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量停车资源高效利用。
至2035年,全面建成供需相适、布局合理、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绿色低碳、群众满意的城市停车系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具体目标包括:建成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体、公共停车场为辅助、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体系,配建停车设施占比达到85%以上,公共停车场占比达到8%至10%,路内停车位占比控制在5%;形成覆盖规划、建设、运营等全过程政策支撑体系,系统支撑停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智慧停车系统,拓展便捷停车应用场景,实现更加规范、便利的停车服务体验。
《规划》提出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按照布局方案,双城核心区公共停车场主要围绕学校周边、医院、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等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进行布局,规划至2035年,双城核心区共规划公共停车场1075处,提供25.6万个泊位。“津城”核心区规划公共停车场820处,提供17.7万个泊位,构建“10分钟停车圈”。其中,永久性公共停车场705处,临时公共停车场115处。依据滨海新区正在编制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滨城”核心区规划公共停车场255处,提供7.9万个泊位,最终方案以滨海新区批复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成果为准。其他区域综合考虑机动车保有量、人口规模、土地利用等情况,由各区合理确定公共停车场布局和建设规模。公共停车场用地总规模宜按人均0.5至1.0平方米计算。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双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停车场88处,可提供停车位2.25万个,进一步提升双城核心区停车设施供给水平。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利用已建成小区周边零散、边角地块,推动建设停车场48处,提升西营门、大直沽、太阳城、江都路、中山门等片区停车供给,逐步满足居民基本停车需求。贴近商业体、办公楼、公园等停车高需求区域,推动建设停车场18处,重点满足金街、劝业场、银河广场等重点商圈停车需求,服务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活力。利用学校地下空间或周边地块,推动建设停车场12处,满足南大附中、四十五中等学校高峰时段上下学接送停车需求,其他时段服务周边停放需求。着眼医院停车难重点地区,推动建设停车场7处,缓解肿瘤医院、儿童医院、中医一附院、一中心医院、四中心医院等医院停车难问题,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足感。统筹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发展,推动建设“P+R”(停车+换乘)换乘停车场3处,在地铁1号线瑞景新苑站、地铁3号线华北集团站等站点形成换乘枢纽,便捷客流接驳换乘,提升轨道交通客流水平。
蓝朋友的提醒
天气逐渐变暖
外出活动增多
蓝朋友在此提醒大家
外出注意消防安全
及时检查车辆情况
谨防车辆自燃
▌标题:天津将新增停车位2.25万个。快来看,你停车会不会更方便?
▌稿源:天津日报
▌制作: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