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下称“上研院”)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百川生态大会上发布了覆盖金融、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的行业应用。除了打造中国移动首个全网商用的金融反欺诈盾产品“梧桐风控”之外,还发布了时空信息子链,加速建设北斗生态。
上研院副总经理黄刚表示:“中国移动依托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运营商数据在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应用,赋能金融行业数智化、规范化、安全化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北斗时空信息子链以“5G+北斗”规模化应用为目标,以实现北斗时空信息与5G通信信息的深度融合。
对此,黄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5G+北斗是一个重点方向,这里面会包含我们终端芯片模组以及一些应用的联合。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整个产业链的互联,实现技术研发的联合推进。5G和北斗都是国之重器,在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的过程中,5G通信能力也会进一步赋能。”
北斗导航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截至2023年1月,北斗卫星在地图导航的日定位量已经超过3000亿次。
《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北斗与大数据、云平台和智能技术正在深度融合,全面服务于国家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一条完整的北斗产业链。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表示:“加强北斗产业链建设,关键在于突破产业链上下游卡脖子问题,打造面向空天地、通导遥一体化PNTC基准和时空智能服务体系。”
黄刚透露,下一阶段上研院将会探索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将人工智能、工业视觉应用在工业全连接场景,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合作。
在谈到今年火爆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如何推动未来5G领域的发展时,黄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移动已经成立的‘九天’团队,积极开发通用大模型,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面向行业陆续推出专用的大模型,并基于‘九天’团队通用模型的能力,来推动行业大模型的开发工作。”
黄刚强调,中移动的“九天”大模型基本以自主可控为导向,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优势,未来也将考虑部分开放给行业应用。
在谈到未来行业大模型是否会选择开源策略时,黄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通用的模型底座角度来看,我们的策略已经选定也非常明确。但从行业模型的角度来看,还是要选择适应行业本身发展特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