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读《红楼梦》,读到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时,突然觉得在这样的时刻,似乎不该是林黛玉写《葬花词》的合适时间,总觉得这《葬花词》应该出现在更后的时候,在黛玉去世的那个春天。
下面,我简单的说说我的理由。
一、心境不吻合。
二十七回,林黛玉夜访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误会了宝玉,伤心不已,夜间失寐。次日“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此时,黛玉还能在意他人的笑话,可见一夜过来,林姑娘的心情平复了很多;贾宝玉来探望,她自始至终没有理睬他,但依照林姑娘一贯的心性,只要宝玉到了眼前,那十分气也就消散了五分。后来,林黛玉来到园中,跟宝钗、探春一块说话,只不理宝玉,这情形跟以往也没什么差别。至此,林黛玉的表现都很正常,她还在恐人取笑,还在应酬,还在生气。后来她悄悄的走掉,也是因为贾宝玉被探春绊住了,否则她也早被宝玉缠住,哪里得空单独去葬花?她之葬花,应该是见落花满地,临时起兴,非刻意而为之也。这样的心境下,很难写出《葬花词》这样凄婉哀绝的诗句。
二、时机不恰当。
黛玉葬花前,大观园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黛玉葬花后,大观园中才迎来了最辉煌最鼎盛时期。结诗社、咏螃蟹、制灯谜、开夜宴......这一切,表面上看起来如烟花般绚丽,如仙境般迷人,虽有“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之事,但远未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步。(以下省略若干字,留待以后想妥了再填)
三、诗中有暗示。
《葬花词》中林黛玉三次提到了“明年”一词。“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这些诗句分明暗示今年花在人在,明年花开人亡。也就是说,明年春天,林黛玉就不在这个世上了。“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几句,暗示林黛玉是遭诬陷,怀着屈辱而死去的,所以她要强调“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要祈求“锦囊收艳骨”“净土掩风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若死了,必然有贾母有宝玉为她收葬,她何须多此一问?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都不在身边,所以她才会为此担心。而黛玉葬花时,贾母疼爱无比,众姐妹也相处和睦,宝玉虽然常常惹她生气,但对她也是至真至诚,此时的黛玉尚可算作是“幸福的人”,怎么会有死亡来临无人埋葬的忧虑呢?“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句寓意“春尽花落,红颜老死”。二十七回林黛玉葬花之时,确乎是“众花皆谢,花神退位”之际,但林黛玉顽疾未成,眼泪未干,又怎么可能花落人亡、泪尽而终呢?
我以为,林黛玉写《葬花词》当在次年,也是“众花皆谢,花神退位”之际,林姑娘把她一生的眼泪还完,魂归离恨天。我猜想,那时贾母大约已经仙逝,宝玉也被系狱神庙,林黛玉被荣国府一干人等诬陷,辩无可辩,证无可证,于抑郁忧伤中回了太虚幻境。
综上,我觉得《葬花词》出现得太早了,它该晚一年来到,至少也该在“风刀霜剑”相继逼死晴雯、迎春、香菱之后,林黛玉明确感受到了那股杀气冲着自己来时。
感谢曹雪芹,让我有《葬花词》可读;感谢那个中午,让我有“此词来得不是时候”的感触;更感谢愿意与我一起“发痴”,一起凭着自己的兴趣解读的人。
——————20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