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4日~2022年4月8日当周,科创板、创业板新增受理企业2家,3家企业过会,1家公司中止审核,1家公司终止审核。
科创板和创业板整体审核情况:
截至2022年4月8日,上交所受理科创板申报企业总计718家,其中4家处于已受理状态,26家处于已问询阶段,3家处于上市委审议阶段,38家处于提交注册阶段,443家获得了注册结果,51家中止及财报更新,153家审核终止。
深交所受理创业板申报企业总计845家,其中6家处于已受理状态,111家处于已问询阶段,14家处于上市委审议阶段,52家处于提交注册阶段,335家获得了注册结果,158家中止及财报更新,169家审核终止。
最新变化:
4月4日~4月8日期间,上交所未新增受理科创板IPO申请;当周没有企业进入问询阶段,有8家公司更新了信息;提交注册环节,5家公司在本周提交注册,3家更新了信息;注册结果方面,没有企业在当周注册生效,有1家企业更新了信息;1家公司中止审核。
当周,深交所新增受理2家企业的创业板IPO申请;27家处于问询阶段的公司更新了信息;上市委审议阶段,3家公司本周过会,另外有1家已过会企业更新了信息;3家公司在本周提交注册,2家已提交注册的公司更新了信息;注册结果方面,5家注册生效的公司更新了信息;本周未有公司因更新财务资料中止审核;1家公司终止审核,为主动撤回。
新受理的IPO公司情况:
4月4日~4月8日期间,创业板新受理了2家企业的IPO申请,分别为芜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映日科技”)、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迪特”)。
其中,映日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980万股,预计融资金额5.0522亿元,保荐机构为安信证券。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下同),映日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13亿元、1.48亿元、3.15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35.42万元、2661.75万元和8407万元。
招股书中,映日科技提示了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报告期各期发行人采购铟锭的金额占原材料总采购金额的比重分别为56.48%、61.01%和 76.01%,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另外该公司还存在客户集中度提高风险,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48%、72.43%和84.19%,客户集中度逐年上升。
爱迪特是口腔修复材料及口腔数字化设备提供商,本次公开发行不超过1902.9382万股,预计融资金额9.5504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2017年3月9日,爱迪特在股转系统正式挂牌,2018年11月2日终止挂牌。
报告期内(2018年-2021年前三季度,下同),爱迪特营业收入分别为2.13亿元、2.99亿元、3.62亿元、3.90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737.02万元、4858.33万元、4462.16万元、4040.84万元。
在招股书中,爱迪特提示了毛利率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6.80%、51.60%、42.81%和39.58%。毛利率出现较大的下滑。
过会+注册情况:
4月4日~4月8日当周,科创板没有召开上市委审议会议。
提交注册环节,当周有5家公司的科创板IPO申请提交注册,分别为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优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拟募集资金5.74亿元、12.50亿元、6.44亿元、5.60亿元、91.4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周科创板有1家企业IPO申请中止审核,为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因为该公司及其中介机构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尽职调查、回复审核问询等工作,向上交所申请中止审核。
当周,深交所召开了一次上市委审议会议,3家公司顺利过会,分别为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峰电子”)、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得凯”)、山东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科新源”)。
对于维峰电子,上市委会议关注到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要求其说明报告期内业绩快速增长、高毛利率的原因、合理性,及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对于万得凯,上市委会议要求其说明2016年收购而来的万得凯铜业2018年至今是否持续经营,是否存在为发行人承担成本、费用的情况,以及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化、行业竞争格局及发行人的竞争优劣势,说明发行人在业务持续性和客户稳定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风险。
对于海科新源,上市委会议要求其说明股权转让是否存在争议或者纠纷情形;部分有限合伙人是否存在在发行人处任职的情况,是否存在对赌协议或特殊利益安排;2021年业绩的大幅增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以及要进一步披露下游客户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是否会影响发行人业务的持续稳定性。
另外,本周有3家公司提交注册,分别为聚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唯万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赣州逸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