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还是奸臣,是相对于汉室而言的,忠于汉室就是忠臣,不忠于汉室就是奸臣。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讨论,那曹操妥妥的是汉室的忠臣。
看看曹操一生都干了啥。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汉朝太尉,养祖父曹腾是汉朝宦官,曹操算是世食汉禄。曹操是以剿灭黄巾军起家,黄巾军在那时候相对于汉王朝来说属于叛逆,诛灭叛逆,本身就是一种忠于汉室的表现。
之后董卓从西凉入京,擅权乱政,居然废立皇帝,曹操看不惯董卓谋朝篡政的做派,不愿意做董卓的鹰犬,就弃官离京,到陈留起兵,联合袁绍等人讨伐董卓。《三国演义》中把这段描述为曹操暗杀董卓不成逃走,这种以身匡扶汉室的行为,妥妥的忠臣行为。
之后曹操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割据军阀,并把汉献帝迎到许都,这个行为被人评价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汉献帝到底想不想跟着曹操走,这个没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但结果是他跟着曹操走肯定是最优选择,起码能善终。再之后曹操向北击败袁绍、乌桓,向西兼并西凉和汉中,重新统一北方,北方再无割据军阀,汉室在北方重归一统。
对当时的汉室而言,天下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汉室已经失去了天下独尊的能力,能够保存汉室血脉,体面的下场才是正理。而这个时候,曹操作为汉室的庇护人,给与汉室一个栖身之地,就已经尽了臣子之责。曹操和汉献帝是相互利用,一个求安全,一个求名号。
于乱世中保护汉室血脉,尊奉汉帝正朔,消灭割据军阀,曹操不是忠臣谁是忠臣?
假使不是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那么就剩下这么几个人去争夺汉献帝,第一个就是袁绍,袁绍四世三公,看起来是汉室最大的忠臣,但他的野心不比曹操小,汉献帝到了他手上不一定就比在曹操手里好,只能说半斤八两。第二是吕布,吕布作为三姓家奴,杀起义父来就跟杀猪一样,这种人最信不过,弄不好他就敢弑君。第三个是袁术,袁术这个人比吕布还靠不住,一心想称帝,得到了传国玉玺之后立即就宣布登基,汉献帝到了他手里袁术能拿他祭天。第三个是刘备,刘备虽然仁义,前提是自己当老大,如果手里有汉献帝这个烫手山芋,刘备基本上会采取前期利用后期消灭的措施,跟朱元璋杀韩林儿一样。最后一个是东吴的孙权,孙权作为江东鼠辈,要刘协干什么,快离远点。
比较来比较去,汉末群雄,只有曹操是汉献帝最好的归宿,也只有曹操真正践行了忠君的诺言。汉献帝在许都,吃喝不愁,也不用操心国家大事,还能娶曹操的女儿,垂拱而治,岂不美哉。
曹操至死也没有篡位的想法,或者有想法至死也没有实施。曹操唯一受到诟病的,是加九锡、称魏王,这一点违背了太祖高皇帝的祖训,“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击之”。因为这点,曹操手下的第一谋臣荀彧就跟曹操闹了别扭,被曹操赐死。
曹操没称王时,顶多是个权臣,离奸臣还很远。称王后,世人才开始称他奸臣。
忠奸本来就很难分辨,劳心劳力的曹操,为了汉室南征北战,称个王怎么了?是忠是奸,得汉献帝刘协来评价,如果让刘协评价,曹操绝对忠臣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