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2021年度总结
2024-01-31 09:24  浏览:1527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张海霞德州名师领航工作室2021年度个人总结

            乐陵市阜欣小学  谢健

      勤勤恳恳的牛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虎虎生威新的一年。时间如流水,稍纵即逝,过去的终将过去,但你的努力终有所获。一学期的工作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有幸加入到了张海霞老师主持的名师领航工作室,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深厚的专业底蕴、热情的工作态度,乐观进取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在反思中沉淀自己,丰富自己。回想自己在工作室学习的点点滴滴,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在工作室主持人张海霞老师的引领下,参加了多次线上会议学习,也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研修计划。虽然感觉到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1.专家引领,探索数学本质

      2021年12月5日,线上聆听了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和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在线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张志勇做了“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大变革,从“双减”改革的战略目标、“双减”改革重塑基础教育新格局、“双减”背景下统筹学校教育大变革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双减”背后的意义。夏雪梅博士以“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为题,从大单元设计、素养视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全球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被认为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青岛中学的张彦会老师以“‘双减’背景下的‘加与减’”为题,从“双减”的“减”和“加”两方面展开介绍:“减”——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辅导、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减少家长的焦虑情绪;“加”——课前加大备课的力量、课后加强作业设计质量和实践活动。此外还有来自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王晓明老师以“双减背景下强课提质路径探索”为题谈了教学框架的应用;聊城市第一实验中学宁美红老师——“心中有‘标’,眼中有‘生’”,结合学校逆向教学分享了他们的课改历程;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丁莉老师的“让学习真正的发生——双减背景之下教与学方式的变与为”,让学生回归校园,终身可持续发展;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的孙鲁老师的“‘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高质量作业设计在思考”,在作业设计方面的思考和想法,大家的汇报都给我带了很大的震撼,也给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2021年12月12日聆听了共话HPM开启新篇章——记第一届全国小学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专家领导的分享让我对数学史和数学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影响。北京教育学院潘丽云博士的理想照进现实——HPM北京实践之路,潘丽云博士从研究背景、实践、认识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HPM的重要性;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仍轩老师的“融入数学史的单元统整教学研究”,从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的统整,结合实际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教学过程中统整的重要性。整场会议下来,让我深感惭愧,自己在对数学史的了解也很浅,所以接下来给自己设定了多读书、研读教材、多向专家学习的目标,希望我的改变能给孩子们也带来改变。

      2021年12月16日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乐陵市小学数学“1115”生本高效课堂模式探究暨基于数学文化的“同课异构”活动,会上三名老师带来了三节《数学文化读本》观摩课,在听课过程中记录收获与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褚志强老师的“经历是笔财富,在经历中成长”,张海霞老师的“成长,拔节的声音”,张春杰老师的“文化引领,长程学习”,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勉励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进步,改变课堂从改变自己开始。

      原来我理解的课堂改革就是课堂是一种高深的模式化“管理”,离我们一线教师很遥远,通过在工作室张海霞老师的引领,结合我们阜欣小学逆向教学的理论学习实践,我渐渐明白,课改并不是一种模式,它“改”的不是课堂、也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总之,原来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死板?原因就是教师研究和思考的太少,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教材上没有的不说,只让孩子做题解题,这也就是所谓的“教书匠”吧!现在想来,我的站位太低了,完全偏离了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更加忽视了学生为主的课堂。所以随着对逆向教学、数学文化、HPM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对数学的本质更加清晰,三者之间虽然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式不同,但是都是追求核心素养和大观念,最终的目的殊途同归。

        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摸索,现在的理解和认识只是数学的冰山一角,接下来自己再下功夫更加深入地去学习、成长。

实践反思,在失败中总结收获

在一次磨课过程中我设计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在磨课的过程中让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数学史和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在接到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小数,一开始对自己的设计总是不满意,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本质,那么小数的本质是什么呢?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无意中翻到曾经和张海霞老师做的关于数学史的设计,我豁然开朗我想让学生掌握的不就是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吗?让学生看到小数从孕育、出生、改变、完善的过程,让孩子们知道小数不仅是孤零零的数和符号,它也是有生命的、有生长的过程,而且说不定还在继续“生长”。就像数学这门课程,很多人觉得它枯燥乏味,是很多人没有看到数学的内涵,或者根本没有真正的了解数学。后来这节课的设计也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个过程中让我对数学史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五月份参加了乐陵市“高效课堂”展示课《万以上数的认识》,也受到了HPM的影响,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打猎剩下的几只羊,用石头一一对应,所以才有了实物计数,到后来的刻痕计数、结绳计数,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扩大,数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规范,一直到今天我们对世界宇宙的认识无边无际,所以我们的数也是无限变大或变小。所以数的发展也就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过程。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随着数的变大,尤其是认识大数的时候,学生不能再在现实和生活情境中经历了,而是提供更适合的情境帮助孩子发展数感、形成数感。数的发展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数学的发展历史过程,所以课堂的呈现不能仅让学生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更重要的是了解整个发展史。

通过参加工作室的活动以及自己研修实践过程中,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张海霞老师和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同仁的扶持下,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笔耕不辍,新的起点新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上好数学课,多听专家老师优秀课例,认真研读他们的教学设计、心得。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好教学设计,希望能带领学生理解数学的真谛,感受数学文化。

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记录课堂的生成与不足,以便以后更好的教学。

多读书,《数学的故事》、《数学史概论》和工作室一起研读的《小学数学整体建构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潜心研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结合理论,站在巨人的肩上走得更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更加努力和用心,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发布人:b43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