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万亿元,这是截至去年底平安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资金的规模。
与此同时,在今年开年之际,平安资管迎来了熟悉的新掌门人黄勇。这位曾在平安集团任职超过25年、平安资管任职超过十年的“老平安人”再次回归,于今年1月末正式获批出任平安资管董事长。
面对今年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依然高企的信用风险,又恰逢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黄勇将如何带领平安资管应对,并在“大资管”时代迈上新的台阶?近日,黄勇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专访,详解平安资管的未来走向。
做长期正确的事
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大国博弈、疫情反复、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今年的宏观环境,对于每一个资产管理人来说,都是个难题。
在这样的时刻接掌拥有4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的平安资管,对黄勇来说无疑背负着不小的压力。如何应对?黄勇给出的答案是“以客户为中心,做长期正确的事”。
黄勇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班子成员一起重新梳理出了上面这句经营理念。“这听上去像句‘正确的废话’,但其实无比清晰。”黄勇笑称。
“我觉得短期其实最重要的是防住大的风险,在市场震荡的时候,不能乱了方寸,因为一着急就容易做错事,我们要知道长期应该怎么做。如果方向正确,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我们其实都可以比较平和地去应对。”黄勇表示。
那什么是长期正确的事?落实到具体的经营上,黄勇提到,在数字化创新、信用风险的管理、ESG投资等方面,平安资管均有所行动。
保险资管协会前期组织的调查中,信用风险被保险资管人普遍认为是今年所需面对的最大风险之一。黄勇说,此次他回归平安资管之后,在公司内立即重新建立了一套信用风险预警机制——鹰眼计划。平安资管定期会对持仓资产进行扫描,通过“鹰眼计划”,有效识别有风险隐患的产品标的,然后由风控负责处置,希望借助这个工具对风险资产进行提前三个月处置。事实证明,这个计划实施后,大多数的风险都可以提前处置,效果非常好。
在数字化方面,平安资管正从管理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两方面切入。前者通过智慧经营分析系统来做到管理的线上化和数据化,实现“先知、先觉、先行”。“集团对我们的检视、我们内部的检视,打开系统看看就一目了然,系统也会适时做出预警,基本能做到管理上的‘治未病’。”而业务方面的数字化也在循序渐进开展,以基金智能分析投资系统KYMF为例,“现在全市场有4000个基金经理,别说是散户,机构都头疼,很多基金经理都来不及深入交流,怎么去配置呢?”这套系统可以对全市场所有的基金经理进行画像,通过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描述一个基金经理的特点,帮助FOF投资经理构建投资组合。
“通过数字化,我们可以强投研、固风控、提服务,但实际上背后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这些东西是可传承的。”在黄勇看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以人为基础,人员会有正常流动,而如果把业务尽量数字化,则可以一直传承及升级,公司价值经过时间沉淀会越发显现。
在ESG投资方面,中国平安2019年以“资产所有者”身份加入了UN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其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平安负责任投融资规模近1.22万亿元。黄勇表示,ESG对于资产管理业务非常重要,海外客户对于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已有相关要求。据他介绍,除了近期落地的首单经过中诚信绿色认证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平安-江西交投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目前平安资管正在规划两支ESG产品,同时其亦计划在有充分经验和条件成熟时申请以”投资管理人”角色加入UN PRI。
直面“大资管”时代
除了错综复杂的投资环境,今年又恰逢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正式结束。在资管新规下,各大资管机构的起跑线被拉平,对于以管理集团保险资金为主的保险资管公司来说,将如何参与到“大资管”时代?
“我个人认为,目前市场还在极速扩张中,在这个阶段合作多于竞争。也许再过5-8年,当市场进入存量阶段后,有可能会显现出新的竞争格局。”黄勇说。
相对于公募、银行理财子、券商资管、信托等其他资管机构所管理的资金性质,保险资金是期限最长、风险偏好最低、约束条件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资金之一,但根据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保险资金在过去十五年(2005-2019)整体年均收益率仍达到了5.44%。
黄勇认为,和其他资管机构相比,保险资管有其独特的三大能力优势:一是大体量、长期资金管理能力;二是保险资金的负债属性决定了保险资管公司必须具有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获取能力;三是保险的资金投资范围相对较广,包括现金、股票、债券、另类资产、衍生品等,投资期限较长,因此保险资管公司非常注重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品种投资能力,有专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的资产配置决策体系和团队。
不过,黄勇也坦承,保险资管需要学习一些优秀头部公募基金公司较完善的投研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而银行理财子背靠着银行的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保险资管可以发挥自己的投资能力和风控优势与其开展合作,如ABS、FOF等领域。
而对于保险资管自身来说,要在“大资管”时代中体现其竞争力,第三方资管规模的占比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平安资管的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5120.72亿元,较年初增长32.7%。不过,在4.05万亿元的总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中,其占比仅为12.6%左右。
在服务好主业、做好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黄勇希望平安资管的三方业务比例可以逐步提高。国际上,有些知名的保险背景出身的资管公司,它的第三方业务超过一半。如何实现?黄勇表示,与资管行业其他同行合作、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等都是重要的路径。
在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近两年才起步,无论从市场空间还是社会责任角度看,参与第三支柱建设是目前金融机构共同的选择。黄勇表示,目前保险资管更多以和银行理财子合作,为其养老理财产品提供底层资产的方式间接参与第三支柱建设,未来,保险资管或可以发挥长期资金管理经验和跨周期稳健投资优势,作为大资管行业的一份子,为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