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尤其是互联网领域高科技的运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民众的同时,技术在资本等因素影响下负面事件与评价屡现,成为热议话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压实创新主体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严肃查处科技伦理违法违规行为。此举旨在进一步完善科技伦理体系,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伦理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很早之前就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说法,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普通民众也能明显感受到技术的双面性。中国是过去几年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互联网给民众带来了高效、有趣与便利,但同时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开始浮现:网络互动挤占亲密关系的空间,数据权属与隐私变得复杂不明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算法推荐的肆意营销让人不胜其烦,“信息茧房”效应的日益明显可能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等等。
以算法推荐为例,目前它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广泛应用的技术,初衷是为了向用户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提升平台效率、节约用户时间。不过随着线上经济规模日益壮大,资本推动下算法推荐也开始剑走偏锋,问题不断暴露,如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现象司空见惯。去年底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大安全”感知报告》显示,有七成受调查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近年的新闻有不少老人陷入“数字沉迷”、外卖员遭遇“最严算法”等,都与算法推荐有关。这些负面现象的不断出现,让公众对算法的质疑与呼吁监管及早介入之声日盛。
为此,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此前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互联网用户合法权益和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今年3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
如前所述,算法推荐只是众多问题中比较明显的一个,要杜绝技术在资本等因素推动下频现的损害公众利益行为,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即《意见》提到的明确科技伦理原则、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宣传等方面协同推进。
就强化科技伦理事前审查和事中事后监管而言,《意见》明确要完善科技伦理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监测预警科技伦理风险,跟踪新兴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对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加强研判、提出对策。同时压实创新主体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要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单位要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科技伦理日常管理,主动研判、及时化解本单位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伦理风险。此外,还需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及严肃查处科技伦理违法违规行为,让企业等主体不敢在利益驱动下滥用科技牟利。
一个好的产品、一项好的技术一定要受到法律和人类伦理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到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就是科技向善的过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人类应该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并通过完善伦理治理和法治去解决当下科技给社会带来的负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