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编者按】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生动展现化工领域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引领广大化工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化工学会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系列活动。活动将展示化工领域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笃行不怠、科技报国、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的卓越风采和创新精神,以增强荣誉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形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
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化工学会于2018年开始会士评选工作,以表彰在化工科学技术领域方面做出重大、创造性的贡献和成就的会员。截至目前,学会已完成七届评审,评选出会士110名。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在会员中的表率作用,中国化工学会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会士风采”栏目,邀请部分会士作为首批宣传对象展示风采,并以科普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其研究领域,向公众宣传普及化工知识、展示化工在科技强国中所做的贡献。敬请关注!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风采:姚献平
个人简历
姚献平,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特级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期间到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作毕业论文,得到袁承业院士的指导;毕业后到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化学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获奖人);1985年到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工作,现任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生物基化工材料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生物基全降解及纳米材料创新中心主任、浙江省新材料新能源联合会理事长等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最美科技人和科学企业家等奖项。
2002年非木材纤维造纸用变性淀粉系列产品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得到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等领导的接见
研究领域介绍
姚献平长期从事 造纸化学品、淀粉衍生物、纳米纤维素等 生物基功能材料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在造纸化学品领域,担任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行业协会理事长,由于他对造纸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被评为“中国造纸十大领军型人物”;在淀粉衍生物领域,他被业界称为“淀粉大王”;最难得可贵的是,他所获的科研成果 100%实现转化,为我国造纸、淀粉、食品、生物降解材料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他承担国家“十三五”和省尖兵项目 “生物基前沿新材料纳米纤维素的绿色制备和高值化应用”,目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已建成国内首条连续化、绿色化、自动化示范线,正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万吨级产业化生产线。
(1)淀粉基功能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在九十年代前后,我国造纸行业面临木材资源紧缺、废水污染严重、能耗高这三大瓶颈制约,淀粉衍生物是破解造纸工业瓶颈制约的关键功能材料,但我国尚属空白。针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姚献平带领研发团队挑起淀粉基功能材料的攻关重担,坚持绿色开发理念和思路,做到原料、工艺、产品、应用全流程绿色化,并开发了多个系列产品,所获成果全部实现产业化。
“九五”期间,在淀粉功能材料领域,他主持承担了 非木材纤维专用增强剂、草浆造纸用助滤助留剂、新闻纸湿部专用化学品三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技术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首创了天然淀粉分子多元功能基团改性的分子结构,突破了高阳离子取代网络交联等关键技术,并开发了淀粉粉体连续流态管道化新工艺,院士专家鉴定认为关键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使淀粉基功能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他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8项,部省市项目 2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 1项、其它奖项 20余项,开发新产品 80余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10个;先后在浙江、吉林、山东等地创办了 5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新工艺绿色生产线,形成了年产 4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果产品在国内外多家大型造纸龙头企业长期应用,已应用于数亿吨纸和纸板,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市场数据统计,成果产品产销量已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成果转化企业杭州纸友科技公司获国家专精新特“小巨人”企业,中国造纸行业中华蔡伦奖领军企业、浙江省首届绿色低碳标兵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杭州市十佳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目前淀粉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已从造纸拓展到食品、生命健康、降解材料等领域。
(2)生物质前沿新材料纳米纤维素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生物基新材料,主要以木材、竹子、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制备而成,是直径小于100nm的超微细纤维,具有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小尺寸效应等特性。纳米纤维素兼具轻质高强、高结晶度等特点,其重量只有钢材的1/5,强度则是钢材的5倍以上,被视为“后碳纤维时代”最具潜力的新材料之一,未来有望取代金属和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全降解材料、轻质高强特种材料、纸基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据美国农业部林业局(USDA)估计:2026年全球纳米纤维素市场规模将达到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3%,到2045年,纳米纤维素在美国市场潜力为640万吨,全球市场潜力为3500万吨;美国加工公司(API)预计:纳米纤维素发展趋势与塑料类似,纳米纤维素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巨大。
目前,发达国家纳米纤维素已从实验室小型规模逐渐发展到每天 1-2吨的中试规模。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芬兰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已迈入应用起步阶段,但尚存在制备成本高、产业化规模小、品种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限制了在诸多领域的应用。而国内多数研究机构,尚处于小试阶段,且缺乏长远战略规划。
2017年,姚献平研发团队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至今已累计投入经费7000多万元,成功创建了我国首条210 kg/d(绝干)绿色、连续化、低浓制备纳米纤维素中试示范线,2021年通过验收。
2016年姚献平与加拿大倪永浩院士团队交流纳米纤维素项目
2022年姚献平团队又承担了浙江省“尖兵”攻关计划项目,现已建成1吨/天(绝干)纳米纤维素连续化绿色制备新工艺中试示范线。在高浓绿色制备、纳米化改性和高效分散应用等关键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高长径比(>5000)、高固含量(>35%)的纳米纤维素系列产品,相关产品已在纸基功能材料、全降解材料、阻隔材料、轻质高强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尤其是在造纸领域已与国际造纸龙头企业金光集团APP(中国)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全球首次将纳米纤维素应用于年产百万吨大型高速纸机,成效显著,已批量应用;同时与红塔仁恒、纷美、华丰等著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项目正在建设成年产1000吨连续化高浓绿色制备产业化示范线,规划在2026年前形成年产万吨产业化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10件,关键专用装备实现国产化,关键技术处国际先进水平。
事迹和故事分享
提起淀粉谁都熟悉,玉米、小麦、木薯等许许多多的农作物和植物中都含有淀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淀粉里面大有文章。目前,世界上淀粉深加工产品已有2000多种。
姚献平与淀粉结缘是在1985年,由于两地分居,他和妻子郑丽萍同时调到杭州市化工研究所,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从事植物化学研究的他,一下子就选中了淀粉衍生物课题,为了做好文献调研,他专程前往北京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将资料复印件打包成一个几十斤重的大包裹,搭上火车背回来。他发现淀粉衍生物是“造纸行业的味精”,将其作为添加剂,能有效降低造纸成本,节能降耗,提高纸品质量;同时发现发达国家生产的纸几乎都添加了淀粉,而当时国内的纸几乎一片空白。从此他对淀粉着了迷,查遍了国内外文献资料,从淀粉的来源、品种、物化性能,直至分子结构等,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试验方案,整天守着试验装置,做着各种各样的试验,晚上还要分析一大堆试验数据。他完全进入了淀粉世界,无论在吃饭、睡觉、出差,只要一有空,就会想着淀粉的试验。他的灵感在升华。说起来也许不相信,他发明的多元变性淀粉,构思竟是在上班的途中形成的。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微风吹拂着运河边刚刚露出嫩芽的垂柳,柳枝在轻轻地飘荡,他想象着那柳枝真像淀粉的分子链。突然几只小鸟从柳枝间穿过,一只、两只、三只……柳枝顷刻间充满了春的生机和活力。他忽然醒悟,假如在长长的淀粉分子链上多接上几个活性的化学分子,其性能不也是充满“活力”了吗?这一想法使他高兴万分,回到实验室就马上进行设计和试验,结果真的成功了。就是这项成果,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大量木材资源,显著降低造纸废水污染,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他接受上级组织的派遣,带着课题组成员到了浙江省磐安县开始了十分艰苦的科技扶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依然历历在目:厂房是租来的破旧车间,18万元的科技贷款只够买部分关键设备,当地连同厂长在内的职工没有一个懂这项技术……姚献平的爱人郑丽萍是主要的课题组成员,他们带着不到三岁的女儿就住在老旧的农民房里,用痰盂当厕所,用煤油炉当厨房,为了推广成果产品,有时出差一个月才回来,掀起被子发现里面生了一窝小老鼠。
1989年,为了打开淀粉衍生物造纸市场,他坐了十来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一路颠簸到广东湛江地区的一家造纸厂,在破旧的造纸车间他整整坚守了一周,累了躺在机器旁边的废纸堆里小憩,醒来继续调试,夜以继日进行应用试验,最终取得显著成效。当年该厂就扭亏为盈,获利100余万元,企业还上了报纸。从此,新产品一炮走红,成果转化企业挂上“金字招牌”,合作单位源源不断。
就这样,他在磐安科技扶贫一干就是九年,练就了一身成果转化的本领。他认识到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立项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研发要注重成本核算、环保安全和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工程放大要加强工艺创新、装备研发,自动控制;推广应用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紧贴市场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团队建设、企业管理、资金筹措等等;产生的效益要反哺科研,形成闭环。他认为这就好像一串项链,要环环相扣,不能断链。他坚持市场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无缝对接的“新路径 ”。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建成了国内首条万吨级淀粉衍生物绿色生产线,一跃成为金华地区科技明星企业和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各级报纸纷纷报道,他和爱人还双双荣获了当地政府授予的功勋奖。他还被评为化工部拔尖人才,受到了部领导的接见。
1997年组织上把他调回杭州化工研究所,并任命为所长。由于他在科技扶贫期间取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真经”,当年就在杭州萧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一家中日合资的造纸化学品企业--杭州杭化播磨造纸化学品公司,他当选为董事长,至今已成为业内领军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纳税大户。
2000年科研院所改革,他争当改革标兵,杭州市化工研究所成为杭州市改革先进典型。他先后带领团队在浙江、吉林、山东、广东等地创建了16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至今已实现转化收入169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0亿元,转化企业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浙江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绿色低碳标兵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杭州市首批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十佳高校院系科研院所等称号。他本人则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等。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姚献平不忘初心,2016年又将目光转向了与淀粉化学结构相似的纳米纤维素前沿新材料上。纳米纤维素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不仅应用范围广泛,而且还能与淀粉衍生物相结合用来开发生物质新材料,是当前全球研究热点。姚献平团队在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共同合作下,在纳米纤维素绿色、低成本、连续化制备关键“卡脖子”技术上,以及在纸基功能材料、降解材料、化妆品等领域应用上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正在实施产业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认为纳米纤维素是生物基新材料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最值得他为之拼搏,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