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中国奶业进入新技术内卷时代,世界奶业大会还透露了这些新变化
2023-08-07 17:14  浏览:808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中国奶业正进入到转型关键期。在8月5日举行的首届世界奶业大会上,世界乳业10强企业、国内乳业20强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学者等共同把脉中国奶业发展。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认为,中国奶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而受到多方面外部因素影响,从2022年底开始,中国奶业正面临新一轮行业调整周期的挑战,在世界奶业大会上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行业竞争正在从原有的品牌、渠道层面,逐渐“卷”向基于数智化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突破之上。

全球奶业遭遇周期调整

进入2023年以来,中国奶业正面临着新一轮行业下行周期的压力,一方面疲软的消费影响了下游乳制品消费的热度;另一方面,国内下游乳制品消费的疲软,也影响到行业上游,造成了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进而造成新一轮原奶行业大面积亏损。

第一财经记者从世界奶业大会上了解到,目前全球奶业都面临着周期性挑战。

在8月1日刚刚结束全球乳制品拍卖上,GDT价格指数从2022年3月的1593下跌至918,跌幅高达42.4%,已经接近于2020年8月的前期低点。全脂奶粉拍卖平均成交价格为2864美元/吨,环比减少8%,相比于2022年3月1日4757美元/吨,下跌了约4成。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2023年欧盟、新西兰、美国等主要产奶国也都面临着牛奶过剩的问题,国际奶价都出现了明显下降,饲料价格还在同步上涨,目前饲料价格下降的幅度赶不上牛奶价格下降的幅度,导致全球乃至新西兰奶农的日子都不好过。目前新西兰每公斤乳固体收购价格从8新元降至7新元,已低于成本价。

而造成全球牛奶过剩的原因除了产量的持续增长,也与全球乳制品消费的低迷有关。

荷兰合作银行亚洲区农业及食品研究部负责人Dirk Jan Kennes透露,由于全球农产品价格仍处于高位,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进而影响了食品和饮料企业的业绩。虽然有些企业较快的提升产品价格希望改变业绩疲软的现状,但消费者还无法承受涨价传导来的压力,反而导致消费能力被削弱。目前消费者正在更加谨慎的管理自己的钱包,而未来两年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明显。

中国奶业进入转型关键期

中国奶业也面临新的变化。在经历了2020年和2021年的快速增长后,国内乳制品消费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表现疲软,2022年国内乳制品产量为3117.7万吨,同比增长2%,增速较2021年同比增长9.4%大幅放缓。2023年,国内乳制品消费仍呈现弱复苏态势,第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

近期多家乳企相继发布2023年中报预告,其中下游乳企三元股份(600429.SH)、骑士乳业(832786.NQ)、麦趣尔(002719.SZ)扣非净利润出现下降。

上游原奶行业中,现代牧业(01117.HK)、中国圣牧(01432.HK)、澳亚集团(02425.HK)也相继发布盈利预警,由于奶价下行,饲料成本上涨导致净利润下滑。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6月,在电商大促的带动下,快消市场进一步恢复,线上渠道销售额增长23%,拉动全渠道增速较上月增加近3个百分点。但6月份乳品销售没有明显回暖,全渠道增速下跌1.4%,线下渠道增速下跌4.3%,而5月份这一数据增长了0.7%和下跌1.7%。

在世界奶业大会上,有演讲专家透露,目前临近中秋、十一,但市场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复苏气象。有奶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牧场亏损的程度还在加剧。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认为,2022年中国奶的产量首次突破四千万吨,居全球第四位,奶业振兴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总体上看,中国奶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国奶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依然面临着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链、利益链连接不紧密;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比奶业的发达国家,我国乳制品消费呈现“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液态奶常温奶多,巴氏杀菌奶少”的“两多两少”特征,张天佐也建议奶企要顺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要,进一步丰富乳品的品类。

不过在世界奶业大会上,行业各方对于中国奶业市场长期增长依然乐观。

荷兰合作银行报告也显示,乳制品消费增长一般由人口数量和人均乳制品需求两大维度驱动,在对2020年到2030年市场预测中,中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外的第三大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市场,主要来自于人均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增长。

在张天佐看来,目前,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仍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李胜利也认为,从奶业周期看,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牛奶消费的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回暖,未来中国牛奶消费温和增长趋势不变,预计增速会维持在4%到5%。

行业转向新技术内卷时代

作为传统快消品,过去奶业的竞争更多停留在快消品的品牌和渠道领域等层面,但在本届世界乳业大会上,国内主要乳企向外界更多展示大量新技术和新应用,竞争也进入新技术“内卷”时代。

一方面,新技术内卷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

在世界奶业大会期间,蒙牛乳业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全球合作伙伴答谢会,向外界展示在未来奶业转型上的思考方向。比如在未来牛奶产品创新上,蒙牛希望将竞争方向则转向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的细分功能需求,而最终目标则是希望牛奶突破快消品的“千人一面”,转而变成“千人千面”的营养品。

据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营养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张旭光介绍,根据设想,希望通过AI技术多维精准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生成个性化营养配方,通过柔性生产实现,既能解决针对性的营养补充问题,还可以拥有个性化的口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千人千面牛奶的问世还没有时间表,但数智化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世界奶业大会期间,伊利和蒙牛都提到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应用,并发布了应用于消费者服务的专属GPT(生成式预训练模型),并希望通过AI技术最终实现产品创新和服务的突破,而这也被认为是实现“千人千面”产品的第一步。

而这也是当下乳制品消费的一个新特征。

益普索北美趋势与前瞻咨询负责人Jennifer Bender透露,目前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健康的因素,并从身体的健康延伸到精神、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影响了乳制品的消费。比如年青一代的消费者更在意心理健康,因此对于冰淇淋消费就较为放纵,且并不会考虑从摄入上是否健康。另一方面,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功能性产品越发受到消费者欢迎,而且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功能性的诉求也不同。因此,未来也需要乳企更加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而荷兰合作银行报告也显示,目前亚洲食品和消费品企业的业绩增长中,45%是来自于传统产品,55%则来自高附加值产品,而且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上有更高的选择性,他们并不是不愿意购买更贵的产品,而是只愿意为高信赖度的高价产品埋单。

独立乳业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乳制品创新大多集中在口味和基础营养成分的提升,比如更高的蛋白质含量等,但目前这一升级也到达了天花板,需要寻找新的突破方向。与此同时,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也推动了全家精准营养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也是未来乳企新的业绩增量机会。

而另一层技术内卷则是在企业“内功”的比拼上,在世界奶业大会上,多家头部乳企也公布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创新成果。各家乳企希望在技术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对其他乳企保持领先。

伊利集团数字化科技中心总经理尚直虎透露,伊利正在应用5G技术,运用边缘计算,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伊利旗下70多家工厂降低资源消耗,以奶粉工厂为例,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后,单一工厂能源消耗减少了37%。

优然牧业研发部总监徐明也透露,原奶产业的饲料技术也是目前突破的关键之一,通过原料的数字化,优然牧业经可以实现从饲料口味到消化效率的控制,进一步优化饲喂效率,降低成本。

发布人:ca80****    IP:120.244.7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