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监测机制,数字化治理手段成新抓手
2022-05-23 23:18  浏览:264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伴随中国疫情防控进入第四阶段,常态化核酸叠加数字化治理正成为全国多地落实“四早”和“动态清零”政策下的共同选择。

在23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开展核酸定期检测,重点行业和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提高早发现能力。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湖北、江西、湖北、山东、山西、河南等6个省份宣布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除上述省份外,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方队的城市已接近30个,其中包含了北京、上海、深圳、无锡、福州、苏州、南昌、杭州、长春、沈阳、合肥等多个一二线和省会城市。

5月以来,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强调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核酸检测常态化的信号更为明确。与此同时,为了防范人员无故缺席常态化核酸检测,“数字哨兵”“场所码”等数字化治理手段俨然成为多地居民工作出行的“新常态”。

不过,“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前述发布会上明确,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

多城设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

5月初,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一次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对缓报、瞒报、漏报的严肃追责。

所谓15分钟核酸“采样圈”,即步行15分钟内可到达采样点,而排队等候则不超过30分钟。半个多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杭州等多个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均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此项工作。

21日,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居民及其他在豫人员原则上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间隔一天采样一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近日撰文称,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无症状感染者多,对防控工作和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完善防控体系,优化防控措施,努力以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代价控制住突发疫情,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仍要在早发现、早收治隔离上下功夫。

“疫情发现关口再前移,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马晓伟称。

由于在常态化核酸检测阶段,往往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居民免费提供检测。而随着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构建,意味着除了荷包“减负”外,大城市居民核酸检测的时间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5月份以来,郑州多区已有便民采样点建成。”一名郑州高新区市民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些便民核酸采样点往往分布在社区或人流量密集的广场等区域。

其中,流动式采样工作站是便民采样点的一类基础设施。据了解,海尔生物是郑州、无锡、深圳、杭州、北京等地采样工作站的研发方之一。根据该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尔生物医疗”,其研发的多看采样工作站产品,具有双重过滤系统,过滤效率达到99.999%;拥有紫外线定时消杀,延时开启,红外人感保护,双重防护医护安全;登记采样双窗口垂直布局,可避免交叉感染风险等。

“像海尔生物这类采样工作站,一般只配备两个工作人员,并且与固定采样点相比,采样工作站的登记和采样距离更近,占地面积更小,效率也更高。”上述市民称。

但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流动式采样点在各地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中,占比尚且不多,而科学精准地布局更多固定化检测点位,仍为各地建设的重点。

以将于月底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郑州为例,根据《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2.0版)》要求,原则上,城区每3万人设置一个便民采样点,以固定点为主、流动点为辅,减少人员聚集。而结合省会实际,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人口密集,原则上按主城区每2000人设置一个采样屋。

在上海,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建设正和复工复产同步推进。其中,金山等区采用“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结合的方式,在居民区、交通场站、学校、商超等区域布局采样点,大力构建郊区“30分钟核酸服务圈”。

在北京,截至5月初,固定核酸采样点已逼近1000个。在无锡,截至23日,其采取多种方式建设的2600余个便民核酸采样小屋已全部投入运行,并向市民免费开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业已构成。

“总的来讲,这些实际工作和探索运行是稳定的,而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对于各地探索开展十五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情况,郭燕红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

同时,郭燕红也明确表示,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的检测频次也是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所谓科学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在核酸检测工作中也同样如此。”

加码数字化投入

伴随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开展,为减轻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防疫的效率和精确性,“数字哨兵”(健康核验一体机)、“场所码”等数字化治理手段也成为各地防范疫情在社会面传播的新抓手。

23日,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疫情防控管理,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本市深化应用“场所码”“数字哨兵”核验人员健康信息,发布推广应用落实“扫码通行”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

根据通告,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均应当部署“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时应当配合工作人员,主动扫“场所码”或出示“随申码”(实体身份证)刷“数字哨兵”进行核验。

第一财经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获悉,截至5月21日24时,已经有1144054个单位申请场所码,场所码应用已经达到1933518个,新增41848个,当日扫码123128次,累计扫码已达5206725次。

河南省卫健委也明确,全省加速“场所码”推广使用,对有多个入口的商场、超市、酒店、写字楼等场所,实行一门一码;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店面,无论大小,实行一店一码。按照计划,5月底前,郑州市实现“场所码”全覆盖;6月底前,其他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实现“场所码”全覆盖。

不过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也引起了市民对信息采集范围和安全性的担忧。

对此,上海明确,按照“最小够用”原则,对使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收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期间流行病学调查,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将其用于其他用途。

随着更多城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和“数字哨兵”等数字化治理方针,据东北证券预计,常态化核酸单月的市场增量空间预计超过百亿元,而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仅“数字哨兵”在核心场景推广,就将带来超过1200亿元的市场增量空间。

发布人:e882****    IP:223.213.2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