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郑州要做北方第三城,城市考古发掘老城记忆探寻未来
2022-05-30 17:38  浏览:239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在上海,“城市考古人”以发掘、展示不为人知的城市文化为己任,推动着公众对城市的认知和文旅产业发展。第一财经曾多次报道上海城市漫步(City Walk)的情况(1,2,3)。这种以公益为根本目的,由兴趣主导的活动,如今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一些离开一线城市返回家乡生的城市文化爱好者,积极地展开了很多探索,对城市本土文化意识的勃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郑州本地文化自媒体“郑说”的创办者郑子蒙就是其中一位。

郑子蒙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曾在东北求学七年,毕业后到北京工作。2017年,他儿时生活的老宅——郑州唐子巷27号面临拆迁。探访老街、寻找城市记忆,成了他创办自媒体“郑说”的缘起。从讲述过去的故事开始,他借助了解郑州城市历史的优势,利用在媒体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走遍大街小巷,做“最懂郑州的城市记录者”。

最近几年,不少河南媒体都报道过“郑说”对郑州“是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讨论,郑子蒙提出“郑州是一个火车唤醒的城市”,倡导要尊重郑州古城址3600年未移的事实,要让“真实的故事”为城市代言。

在北京与郑州之间

当代城市青年普遍有闯一闯的想法,郑子蒙也不例外。他在郑州与北京之间两次往返,最终回到郑州安家立业。这与他的家乡情结有关。

研究生毕业后,郑子蒙加入了一家思想学术类媒体,一度有机会取得北京户口。北京在学术、文化方面资源丰富,对他吸引力很大。但是两年多以后,为了陪伴家人和未来安家等生活计划,他还是回到郑州在当地媒体找了一份工作。

半年后,郑子蒙就加入了“重返北上广”的潮流,结束了第一次回郑之旅。因为职场落差明显,他还想去一线城市寻找些机会。回北京后,他继续在媒体工作,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工作了一年,体验了电视新闻操作流程,积累了撰稿、剪辑等经验。这些履历都对他后来创办“郑说”有支撑作用。

最终,出于生活上的现实考虑,郑子蒙第二次回到郑州。他的职业心态变得从容了许多,决定到企业试试。接下来的几年中,他换了许多份工作,最长做了两年,最短仅有一周,涉及地产、金融、科技、制造、餐饮等行业,这些经历使他对郑州民间的经济社会环境有了直观了解。他认为,郑州的就业环境有待改善,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当时在郑州能找到一家双休、能交五险一金的公司,都不太容易。”

郑子蒙逐渐感觉到,为别人打工非长久之计,还是想干些自己的事情。2017年开始,因为唐子巷27号的老宅拆迁,他去做老街区的城市考古,创办了自媒体,逐渐找到了一批同样热衷于研究郑州历史的人。两年之后,郑子蒙辞掉工作全职运营“郑说”,也更全面地思考本地城市文化传播应该怎样做。

与家乡同呼吸

“郑说”的原则是关注地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首选方式是通过文章和视频来传达观点。郑子蒙依托大量资料文献,不断走街串巷采访,笔耕不辍。

从城市的来历与隐藏在老城中的沧桑变迁,到人们记忆中老郑州的风土人情、文化形象;从郑州历史名人、英雄、知名官员等的事迹,到商业、文教、旅游、地产、科技、交通等方面的热点地域……纵贯古今,夹叙夹议,“郑说”不断在记录城市的变化,展示观察城市的角度。

2021年,郑州市委网信办把“郑说”的一篇文章评为“年度优秀网络作品创意奖”,肯定了“郑说”作为民间舆论平台提出建设性言论的贡献。除了宣传、文旅等部门的官方认可,郑州本地做城市规划、社会历史等研究的一些学者以及媒体同行,也经常与郑子蒙交流关于郑州城市文史的信息,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郑说”也办过很多场论坛、讲座、沙龙、观影等线下活动。郑子蒙为“郑说”建了几个群,最活跃的总是关注老城文化的受众们。“专门有一个群全是各行各业的老郑州,每天都在聊老城记忆、城市建设这方面的话题,一天有几千条信息。这个群的粘性也比较高,不少活跃群友都是5年前就加入了。”郑子蒙说。

城市漫步也是“郑说”提供的社群产品之一。郑子蒙组织过多次商都历史、铁路文化、工业遗址等主题的城市漫步。他还请了很多专家学者、文保部门的官员等来当领队,跟大家边走边谈。

郑子蒙认为在郑州搞城市漫步“可能也在走上海走过的路”,先填补空白,做一个开拓者,之后再慢慢琢磨转型。这样纯公益目的的城市漫步,首先是普及了城市文史知识,让一起漫步的人体验到彼此碰撞的新鲜感,其次可以在街道上采访一些市民,积累素材用于内容创作。

郑州城市漫步也有商业化趋势。一些做亲子研学活动的主办方,也在做线路设计和商业推广,他们的收费标准,人均达100~300元/半天不等,全天活动就更贵。

“政府的文化、教育部门应该为公众提供这类服务,主管部门也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把爱好者已经打造成形的项目纳入体系。这样的做法,给初创者一些回报,让他们有动力以更高层次的创新回馈社会,可能对提高城市影响力有更大的好处。”

更多的认可,可以支持创新可持续地出现,郑子蒙担心,“城市漫步这样的活动完全商业化,从线路设计到信息传达,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方向”,远离城市文化传播的初衷。

五年来,虽然得到广泛认可,但“郑说”的商业化探索还难谈成功。郑子蒙判断,首先是因为城市文化内容的受众有限,不如地域化色彩浓重的地产自媒体、吃喝玩乐自媒体那么容易招揽广告。本地文化圈子小,流量天花板也明显。作为传统媒体出身的内容创业者,郑子蒙不想参与恶性竞争。好的内容带来的流量并不逊色,而且是真实鲜活的。

不断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帮助郑子蒙接到了不少咨询、策划、创作类的委托,也有比较有情怀的本地企业家请郑子蒙去给他们做人物访谈、写企业文化。

思考未来的郑州

“郑说”的社群里,大家经常聊城市区域建设进展和发展前景。郑子蒙也很关心郑州的变化,经常到新开发的区域去看看现状,实地拍很多照片,比较跟规划提出的设想有什么异同,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没有落地。每次发布这类的探访文章,留言区都很热烈。

“对城市不同区域进行客观评价,是比较难的。搞地产营销的人和一些新移民容易过度地夸这个地方,是为了回馈金主,和证明他们的投资选择是正确的。”郑子蒙认为看待郑州的发展一定要务实,“这两年看来,我觉得郑州应该是到了一个拐点,从城市竞争排名来看,郑州已经从全国排名三十多位一直迈进到第十五名左右,更进一步可能比较困难了。”

“之前曾有评论称,郑州要做‘北方第三城’,但现实情况是,近两年郑州的经济总量与现在位居北方第三的青岛之间,差距还在拉大。”

郑子蒙认为,郑州被评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产生的带动效应有限,可能是因为国家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还在探索过程中,而郑州也不太可能进入副省级城市这样旧体系之下的行政序列。行政级别影响郑州聚集资源的能力,也影响了郑州地方主政者的委任与选派。“地方一把手对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个人的视野、格局、经历会投射到决策系统中去。优秀官员的施政理念,会让普通民众耳目一新。”

回郑州发展以后,郑子蒙也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变化。这些年,一线城市常见的商业品牌也大批进驻郑州,从星巴克、优衣库到迪卡侬、宜家……“这些变化,都是影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积极因素,但这是市场决定的。郑州毕竟有这么多人口,财政支持下的公共服务建设会不断推进,从地铁、文化场馆到新区、公园,人口规模是最根本的。大概从2005年到现在,这不到20年的时间是郑州的人口红利期,也是城市化的快速扩张期。”

“这样一个时期,许多郑州人会认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是比较明显的。但全国其他跟郑州相同级别的城市,比如长沙、合肥,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郑子蒙认为过度谈“郑州逆袭、郑州速度”有点一叶障目,要从整个中国城市化的大局来看郑州的变化。

发布人:d53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