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理财市场经历了成长的阵痛期——先是面临净值化挑战,再是受到去年四季度的债市暴跌引发的赎回潮。在这一进程中,成立不久且完全不依靠非标安全垫的外资理财公司面临的挑战尤其突出。
其中颇具代表意义的一家机构是贝莱德建信理财,到今年6月,该公司开业满2年,规模突破了100亿元。目前是唯一入选养老理财试点的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
该机构成立之初就发行了系统化主动投资策略的纯权益产品(类似量化策略),去年又发行了全市场封闭期最长的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封闭期10年),试水精神可见一斑。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独家采访了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范华。范华此前任招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早前在高盛、中投任职,擅长全球大类资产配置。
范华对记者表示,中国养老理财赛道对外资理财公司而言是关键风口,未来比起纯权益产品,将主要通过多资产策略来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固收发力冲规模、加码多资产
早在2021年9月,不走寻常路的贝莱德建信出道即“权益”,在当时“满屏皆为‘固收+’”的理财市场,该机构首款产品就推出了风险级别高达“R5”的股票产品,起投门槛也高至10万元。该产品主打贝莱德海外擅长的系统化主动股票投资策略,类似挂钩沪深300的指数增强策略。当时产品募集规模突破20亿元。
但由于权益市场此后陷入持续震荡状态,无论理财公司还是公募基金,扩规模的压力陡增。于是,近一年来,固收+产品成为了主力,同时跨境美元理财产品亦成为布局新领域。例如,2023年以来,得益于贝裕系列信用债产品的持续推出,贝莱德建信的规模在二季度突破了100亿元大关;该机构在获得QDII额度后,亦发行了跨境美元存款类理财产品。
范华表示,早期对权益的侧重源于贝莱德系统化投资体系的优势,同时公司亦对策略差异化存在期待(与建信理财的策略有所差异化)。然而,近年来对理财市场的观察也不难发现,理财客群更希望获取的仍是低波动的稳健收,因而公司开始给予固收类策略更多关注。
今年以来,她认为,管理规模得以增长的主因是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产品策略。2023年以来的几个关键改变包括——加快了固收类产品的发行节奏,以获取稳健收益为核心;产品投资范围新增了可转债,以拓宽产品收益来源,亦推出美元存款产品,捕捉美元利率的相对高点。
未来,范华表示,仍会加大对于多资产策略的布局。“理财客户需要的就是相对稳定的绝对收益,唯一持续可行、穿越周期、降低波动的方式就是‘配置’,即做多资产策略,实现风险分散化,并在拉长周期后力争帮助客户获取稳健的收益。”
事实上,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在海外是养老产品的主力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里·马科维茨曾说过,“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因为投资者很难捕捉到作为“常胜将军”的投资产品。范华认为,除了国内资产,未来也希望利用QDII额度来进行更多的全球布局,更好地实现风险分散。
权益占比下降、破净不收费只是暂时
比起固收策略的扩容,理财产品的权益占比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和几年前各界的设想大相径庭。
数据显示,国内理财市场纯股票或R4、R5产品规模的占比仅降至不足1%。根据对各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一年收益的观察,仅个别产品净值增长为正,多数产品的回撤都在-20%到-1%不等。对于只希望稳健正收益的理财客户,权益理财的接受度似乎不断下降。
范华表示,未来扩规模仍需要仰仗固收类产品,而权益投资一方面仍是通过贝莱德擅长的系统化主动投资来实现,另一方面则是将其和多资产策略结合。在她看来,权益的挑战在于,海外股市尤其是美股的长期beta(市场收益)较为理想,适合定投,而A股市场的特点是beta相对较弱,但alpha(超额收益)较强,这其实更为考验产品管理人的选股、择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下行之际,5月下旬招银理财发布2023年来首支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招卓价值精选权益”,采用“破净”不收管理费的模式,引起市场高度关注。此前,亦有理财公司尝试用其他方法将客户利益与自身绑定。例如信银理财部分产品计提超额业绩报酬采用高水位法,即产品业绩表现未超过历史业绩表现,则不提取超额业绩报酬。
业内主流观点认为,费率优惠固然可使投资者受益,但管理费亦是为了培育投研团队,且产品业绩表现才是立身根本。对此,范华认为,就当前的点位而言,股票的性价比其实相对于债券更高,权益产品持续破净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深耕养老产品、适度设置封闭期
未来扩规模的重要领域就是养老第三支柱,这对于新建的外资机构至关重要。
据记者观察,新建外资公募基金若要参与“第三支柱”,需要申报机构最近3年平均公募非货基管理规模在200亿元以上或者管理的FOF业绩波动性较低、规模较大。然而,当前的市场情况令公募一时间难扩规模,而理财公司则相对门槛更低。
2022年1月,贝莱德建信理财被批准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成为唯一一家入选的外资理财机构。该机构也发行了全市场封闭期线最长的养老理财产品(10年期),而同行普遍是5年,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监管和机构希望培育市场长期配置习惯的意图,
范华表示,“首款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将期限设置为10年,比海外15年、20年的产品期限短一些,但期限却远超国内的产品。当时的设想一方面是参考海外的做法,另一方面则是对拉长期限后获取目标收益的信心更强。” 在政策红利下,表示未来养老赛道是贝莱德建信理财发力的重点之一,多策略将是核心,也会结合客群需求对产品期限作合理设置。
去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从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为“十地十机构”,新增的6家试点理财子公司。对于已开展试点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和招银理财,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由100亿元提至500亿元。再加上贝莱德建信,截至去年7月末,上述5家理财公司存续的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共28只,规模合计585亿元,当时规模已经直追公募养老FOF。
同时,范华表示,公司也希望能适时推出一款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积极参与到养老“三支柱”建设中来,深耕本土养老市场。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乏理财公司计划布局养老TRF(目标风险基金),同时也会同步发行一个非养老份额的同类产品(以扩大规模)。但不同于公募养老FOF的同类产品,理财TRF中权益的占比较低,固收资产或占八九成,而公募TRF的权益占比一般在30%、50%或70%。